标签类别
电子标签
电子标签
RFID backscatter.
RFID标签分为被动、半被动(也称作半主动)、主动三类
被动式标签没有内部供电电源。其内部集成电路通过接收到的电磁波进行驱动,这些电磁波是由RFID读写器发出的。当标签接收到足够强度的讯号时,可以向读写器发出数据。这些数据不仅包括ID号(**标示ID),还可以包括预先存在于标签内EEPROM中的数据。
由于被动式标签具有价格低廉,体积小巧,*电源的优点。市场的RFID标签主要是被动式的。
半主动式
一般而言,被动式标签的天线有两个任务,:接收读写器所发出的电磁波,藉以驱动标签IC;*二:标签回传信号时,需要靠天线的阻抗作切换,才能产生0与1的变化。问题是,想要有的回传效率的话,天线阻抗必须设计在"开路与短路",这样又会使信号完全反射,无法被标签IC接收,半主动式标签就是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半主动式类似于被动式,不过它多了一个小型电池,电力恰好可以驱动标签IC,使得IC处于工作的状态。这样的好处在于,天线可以不用管接收电磁波的任务,充分作为回传信号之用。比起被动式,半主动式有更快的反应速度,更好的效率。
主动式
与被动式和半主动式不同的是,主动式标签本身具有内部电源供应器,用以供应内部IC所需电源以产生对外的讯号。一般来说,主动式标签拥有较长的读取距离和较大的记忆体容量可以用来储存读写器所传送来的一些附加讯息。
射频识别技术包括了一整套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包括:
射频识别标签,又称射频标签、电子标签,主要由存有识别代码的大规模集成线路芯片和收发天线构成,主要为无源式,使用时的电能取自天线接收到的无线电波能量;射频识别读写设备以及 与相应的信息服务系统,如进存销系统的联网等。
将射频识别技术与条码(Barcode)技术相互比较,射频类别拥有许多优点,如:
可容纳较多容量、通讯距离长、难以复制、对环境变化有较高的忍受能、可同时读取多个标签等。
相对地有缺点,就是建置成本较高。不过通过该技术的大量使用,生产成本就可大幅降低。
读写器的历史
从信息传递的基本原理来说,射频识别技术在低频段基于变压器耦合模型(初级与次级之间的能量及信号传递),在高频段基于雷达探测目标的空间耦合模型 (雷达发射电磁波信号碰到目标后携带目标信息返回雷达接收机)。1948年哈里·斯托克曼发表的"利用反射功率的通信"奠定了射频识别射频识别技术的理论基础。
射频识别技术的发展可按十年期划分如下:
1940-1950年:雷达的改进和应用催生了射频识别技术,1948年奠定了射频识别技术的理论基础。
1950-1960年:早期射频识别技术的探索阶段,主要处于实验室实验研究。
1960-1970年:射频识别技术的理论得到了发展,开始了一些应用尝试。
1970-1980年:射频识别技术与产品研发处于一个大发展时期,各种射频识别技术测试得到加速。出现了一些早的射频识别应用。
1980-1990年:射频识别技术及产品进入商业应用阶段,各种规模应用开始出现。
1990-2000年:射频识别技术标准化问题日趋得到重视,射频识别产品得到广泛采用,射频识别产品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
2000年后:标准化问题日趋为人们所重视,射频识别产品种类更加丰富,有源电子标签、无源电子标签及半无源电子标签均得到发展,电子标签成本不断降低,规模应用行业扩大。
至今,射频识别技术的理论得到丰富和完善。单芯片电子标签、多电子标签识读、无线可读可写、无源电子标签的远距离识别、适应高速移动物体的射频识别技术与产品正在成为现实并走向应用。
深圳市奥德斯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物联网设备、智能设备、光电集成、软件开发等科技技术型企业,专注研发、制造、销售多元化发展RFID射频识别产品、**高频读写器、R2000读卡器、无源电子标签、有源读卡器、手持终端、天线、软件等都是奥德斯主要专研销售产品。公司成立于2011,通过多年的实践积累,技术创新,的研发成果,奥德斯在**RFID市场竞逐中,紧跟国际RFID射频识别技术发展需求,赢得电力、衡器、物流、交通、航运、通讯等多个行业发展应用市场,并建立了良好的销售网络体系和售后服务技术**,融入各个行业的系统应用中,为**用户提供各种RFID射频识别产品应用解决方案。公司成立以来追求“诚信合作、科学发展”的理念,以科技创新为指导,产品质量求发展的企业文化,奥德斯未来发展,走特定化*自创新型射频识别领域,助力工控自动化、智能数字化物流、智慧城市交通、电力、通讯等应用领域蓬勃发展。
应用领域
RFID近距离读卡器适合应用领域:嵌入各种通道出入闸机,物流操作设备,智能化产线,自动分拣系统中。
例:在仓储管理和产线管理系统中为广泛被应用,可以安装在叉车上使用,也可以安装在出入库房两侧使用。